現居紐約的日本藝術家山下工美(Kumi Yamashita)於2016年底至2017年3月5日來台在中正紀念堂舉辦「浮光掠影 山下工美 25 年創作展」,山下工美擅長透過光與影進行創作,她曾於美國商業雜誌《富比士》(Forbes)受訪時表示,她一直以來都深深著迷於光與影的概念,尤其是其形狀變化之美及夕陽西下時的影子。觀看山下工美的作品時,可從兩個角度去欣賞,一是作品本身的材質及其細膩的工法,二則是作品透過光源所製造出來的虛擬光影效果。

在參觀展覽時,導覽人員介紹山下工美的作品,大多是先以提問的方式詢問現場觀眾對該作品的感覺和感想,這和山下工美希望保留觀看者自行對各個作品的解釋空間不謀而合。

山下工美的多幅光影作品,讓觀看者能一邊欣賞一邊與之對話,並從中省思「我們所看見的其實遠比我們所預期得還要複雜許多」。

不論是坐在椅子上的女人,亦或是驚嘆號所投射出來的問號,若僅是單從正面觀看作品的固體材質本身,會覺得線條簡單、素材單一並沒有什麼特別,但加上燈光映照後,就會驚喜地發現其箇中奧妙,讓人不禁發自內心讚嘆,創作者竟能以如此細膩的雕刻工法、精準的排列組合,投射出一幅幅複雜但卻不失細節的影子圖像。

導覽人員也透露,山下工美為了讓自己的作品來台展出時能完美重現,特別在展前花了一周的時間布展,有些作品甚至還拿出水平儀測量做調整,可見作者對其作品的講究和展覽品質的用心。


▲這幅作品將人的睫毛、脖子與馬尾間的空隙等小細節都一一精準呈現。
 


▲利用散落的積木不同高低、形狀,排列組合成人臉圖像。
 


▲正面看是驚嘆號,側面簍空則挖出問號的弧形,以燈光投射出問號的影子。
 


▲這件光影作品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地方在於,燈光照射出來的主體部分是留白的而非影子。

這次展出並非全都是光影系列的作品,還有許多是利用各種日常生活素材完成的創作。而其他這些作品的共通點,我認為也同樣是專注在細節、慢工出細活上,遠距離可見這些作品之美;近距離則可見其之精細。


▲一件件純白的床單,以鞋印踩踏出一張張孩童或笑或憂鬱的稚嫩臉龐,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仍在遙遠國度飽受戰火摧殘的孩子們。
 


▲栩栩如生的人像畫,其實是由無數銀釘和一條黑色細線一氣呵成勾勒完成,不論是釘子的位置還是細線遊走的動線,都得透過精準周延的安排才得以成就這幅作品的細膩。
 


▲山下工美將牛仔布上的絲線一一抽出,創造出母親的樣貌。而之所以選用牛仔布作為素材,或許是因其耐磨、耐用的材質特性讓她與認知中的母親形象有所聯結吧。

 

展覽最後還有互動體驗區,在這裡參觀者得以像山下工美一樣,發揮創意巧思,體驗與影子互動的創作樂趣。


 




▲最有趣的互動體驗莫過於最後一項裝置了,只要靠在牆上擺出想要的姿勢20至30秒。


▲就能在牆上短暫留住你的殘影。

arrow
arrow

    ordinarywu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